膨大剂,这个听起来略显神秘的词汇,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共记载52科169种根及根茎类中药,占其收载的616种药材和饮片的27.44%。药材用“膨大剂”的具体成分究竟是什么?“膨大剂”是否真的可以有效增产?膨大剂对中药材本身质量有何影响?
“膨大剂”是农资市场的通俗称呼,泛指一类能够促进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根茎等收获部位“膨大”和增产的农业投入品。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氨基酸水溶肥及其复合产品。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最为明确,且有研究表明,许多号称具有“膨大剂”作用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水溶肥中均有违规添加生长调节剂的现象。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所谓“膨大剂”的具体有效成分更多还是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各方面 [2]
人工合成或提取的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作用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瓜果不同,中药材中占比高、生产用量大的更多是地下部分入药的根与根茎类药材,如地黄、麦冬、山药、丹参等。因此,当前中药材生产中所说的“膨大剂”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中的氯吡脲等植物生长促进剂类的“膨大剂”,而更多是指具有促进地下部分生长的投入品,市场中又称“壮根灵”。此类“膨大剂”具体成分多为植物生长延缓剂或植物生长抑制剂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认为其基本增产膨大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作物将营养物质向地下部分转移,从而促进根与根茎增产。尤其是矮壮素、多效唑等为代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是当前中药材生产中“膨大剂”最主要的成分。
从现有产品注册登记的5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筛选出此类中药材常用的具有根与根茎类“膨大剂”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共12种。
中药材常用的具有根与根茎类“膨大剂”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3]
膨大和增产是农户在中药材田间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原因。虽然一些研究表明,适当使用膨大剂能够在增产的同时提升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但也有研究指出,膨大剂的使用可能导致药材化学成分含量下降,甚至对产量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往往受到浓度的影响。例如,麦冬作为中药材生产中使用膨大剂的典型案例,膨大剂能够显著提高麦冬的产量,但同时却会导致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降低。在特定浓度范围内,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发挥理想效果,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矮壮素和赤霉素的使用分别会显著降低黄芩地下部分生物量47%和53%,同时,矮壮素使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30.5%。因此,膨大剂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药材质量的显著变化,尤其是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降低。
总的来说,膨大剂在中药材种植中确实是个“增产利器”,但它的使用也并非没有风险。就像用药一样,膨大剂的使用也需要讲究科学和适量。如果用得对,它能帮忙提高产量;用得不对,可能就会让药材失去原有的活性,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咱们在选择和使用膨大剂时,一定要多了解它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做到能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威.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根及根茎类中药基原及药用部位统计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08):168-172.
[2]Santner A, Calderon-Villalobos LI, Estelle M. Plant hormones are versatile chemical regulators of plant growth. Nat Chem Biol. 2009;5(5):301-307.
[3]吕朝耕.“膨大剂”对根与根茎类中药材质量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
[4]翟宇瑶,郭宝林,黄文华.“壮根灵”类药剂检测及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根及根茎类道地药材栽培中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03):414-420.
[5]谷小红,郭宝林,田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栽培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02):295-305+310.
[6]林秋霞,李敏,周海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川麦冬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05):399-401+409.
[7]蔡葛平,郭燕红,姚辉,等.矮壮素和赤霉素对黄芩生物量及根中黄酮类成分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07):213-217.
[8]吕朝耕.“膨大剂”对根与根茎类中药材质量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