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导航
首页
研究所概况
研究所简介
领导班子
联系我们
人才团队
院士风采
优秀人才
重点实验室
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简介
建设动态
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简介
建设动态
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
简介
建设动态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简介
检测部(CNAS认可实验室)
专业硕士实践基地
中药化学对照品
服务案例
联系方式
研究生培养
导师介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兼职导师
学子风采
班团建设
学生活动
优秀毕业生
辅导员风采
学风建设
大型仪器设备
科学研究
科学普及
展示馆
预约展馆
科普活动
科普宣传
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
党团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建工作
工会妇委会
新闻快讯
更多+
我所王长虹研究员团队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年12月7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4年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颁发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我所王长虹研究员团队领衔的项目《民族药骆驼蓬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一等奖。该项目围绕特色民族药骆驼蓬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对国内骆驼蓬属植物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采用形态学、化学计量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证P.variety为一个独立的新种或变种,丰富了骆驼蓬属植物资源;构建了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实现了活性成分导向分离;证明了骆驼蓬生物碱为抗AD、止咳平喘、抗炎镇痛的主要药效成分,并明确了AChE抑制活性构-效关系;阐明了多种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特征和代谢减毒增效机制及量-时-毒-效关系;明确了骆驼蓬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中发挥抗痛经和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升了制剂的科技内涵。成果获授权专利5件,发表论文91篇,其中SCI收录48篇,建立国家药品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提升了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整体成果推广应用后,助力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成为新疆首个销售过亿的大品种,先后获得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上榜品种、国
陈凯先院士、王峥涛教授和窦薇研究员团队关于改善化疗肠毒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发布
近日,我校中药研究所陈凯先院士、王峥涛教授和窦薇研究员团队在ActaPharmaceuticaSinicaB发表题为TargetedinhibitionofGus-expressingEnterococcusfaecalistopromoteintestinalstemcellandepithelialrenovationcontributestothereliefofirinotecanchemotoxicitybydehydrodiisoeugeno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中药肉豆蔻活性成分去氢二异丁香酚在缓解伊利替康化疗肠毒性中的积极疗效,提出“Gus表达细菌-宿主-伊立替康轴”作为减轻化疗消化道副反应的药物研发新策略。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一种天然生物碱——喜树碱的半合成类似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等。然而,CPT11的临床应用受到延迟性腹泻的限制。大量研究已经阐明了CPT11诱导腹泻的机制,强调了其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肠肝再循环和细菌β-葡萄糖醛酸酶(Gus)的参与。现有针对CPT11肠毒性
26
2024-10
我所中药药剂与代谢团队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1
2024-10
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带队调研中药研究所
30
2024-09
2024年《中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鉴别应用实操培训班在我校成功举办
23
2024-09
学术报告
科研动态
我所王长虹研究员团队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年12月7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4年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颁发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我所王长虹研究员团队领衔的项目《民族药骆驼蓬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一等奖。该项目围绕特色民族药骆驼蓬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对国内骆驼蓬属植物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采用形态学、化学计量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证P.variety为一个独立的新种或变种,丰富了骆驼蓬属植物资源;构建了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实现了活性成分导向分离;证明了骆驼蓬生物碱为抗AD、止咳平喘、抗炎镇痛的主要药效成分,并明确了AChE抑制活性构-效关系;阐明了多种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特征和代谢减毒增效机制及量-时-毒-效关系;明确了骆驼蓬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中发挥抗痛经和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升了制剂的科技内涵。成果获授权专利5件,发表论文91篇,其中SCI收录48篇,建立国家药品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提升了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整体成果推广应用后,助力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成为新疆首个销售过亿的大品种,先后获得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上榜品种、国
查看更多
陈凯先院士、王峥涛教授和窦薇研究员团队关于改善化疗肠毒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发布
近日,我校中药研究所陈凯先院士、王峥涛教授和窦薇研究员团队在ActaPharmaceuticaSinicaB发表题为TargetedinhibitionofGus-expressingEnterococcusfaecalistopromoteintestinalstemcellandepithelialrenovationcontributestothereliefofirinotecanchemotoxicitybydehydrodiisoeugeno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中药肉豆蔻活性成分去氢二异丁香酚在缓解伊利替康化疗肠毒性中的积极疗效,提出“Gus表达细菌-宿主-伊立替康轴”作为减轻化疗消化道副反应的药物研发新策略。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一种天然生物碱——喜树碱的半合成类似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等。然而,CPT11的临床应用受到延迟性腹泻的限制。大量研究已经阐明了CPT11诱导腹泻的机制,强调了其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肠肝再循环和细菌β-葡萄糖醛酸酶(Gus)的参与。现有针对CPT11肠毒性
查看更多
我所中药药剂与代谢团队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4年10月23日上午,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我所王长虹研究员领衔的项目《特色民族药骆驼蓬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围绕特色骆驼蓬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首次对国内骆驼蓬属植物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发现了一个新种或变种P.Variety,丰富了药材资源,建立了基于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化学计量学分类法,从形态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层面对骆驼蓬属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证P.variety为一个独立的新种或变种;构建了快速、直观的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实现了活性导向的骆驼蓬活性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明确了选择性抑制AChE和BChE的构-效关系,并证明生物碱为其抗老年痴呆、止咳祛痰平喘、抗炎镇痛的主要药效成分;阐明了多种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特征和代谢减毒增效机制,明确了量-时-毒-效关系,揭示了总生物碱的毒性耐受性机制和安全范围;明确了骆驼蓬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中发挥抗痛经和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升了制剂的科技内涵;首次将真伪鉴别和活性评价相结合的TLC-生物自
查看更多
中药研究所王顺春团队在中药菊糖型果聚糖调节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期,我校中药研究所王顺春研究员、吴晓俊研究员联合龙华医院和脊柱病研究所王拥军教授团队在GutMicrobes杂志发表了题为PrebioticinulincontrolsTh17cellsmediatedcentralnervoussystemautoimmunitythroughmodulatingthegutmicrobiotaandshortchainfattyacids的研究成果,发现中药中广泛存在的菊糖类多糖可以调控“肠-菌群-脑”轴,有效改善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症状,证实罗伊氏乳杆菌和丁酸是菊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揭示菊糖作为益生元和罗伊氏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中的潜在益处。中药通常为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药效,在自身免疫疾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中药口服进入肠道之后发挥整体免疫调控的分子细胞学机制还有待阐明,既往研究主要关注小分子化合物直接抑制免疫细胞激活的机制,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在中药中含量较低,而含量高却难以入血的大分子多糖类物质如何调控远端组织器官的免疫反应是中医药免疫学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02
2025-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 复试合格名单公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合格名单公示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
28
2025-03
2025年硕士研究生增量分配情况
25
2025-0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 工作办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根据《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
科学研究
大型仪器设备
研究生培养
党团建设